愛鄰消息

停泊棧2011/11 感謝異鄉人 愛鄰協會與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友善移工橋梁

2021/12/16

由於社會、經濟等整體大環境的轉變,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當一個人從職場退出前線,代表著必須由兩個勞動力來補足──一個是來遞補空下的崗位,另一個則是來照顧退休者。這樣的「人力算式」不是未來才會發生的事,如今台灣亟需各種類型的外籍移工來填補勞動力的缺口,已明證了這起算式正在運作中。然而,這樣的需求與依賴,是否代表台灣社會已接納了這批提供社會動能、讓我們的生活保持正常運作的異鄉人?長期為各類外籍移工提供諮詢與協助的禤美恩與李正新,回答起這個問題時,都不禁帶著憂慮與期盼。

 

移工陷溺的五大險灘

由於印尼籍占外籍移工之人口總數最多,因此任職於愛鄰社區服務協會的印尼新住民外勞關懷中心的主任禤美恩,以及天主教耶穌會台北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專員李正新,有一項共同點便是:他們最常接觸的移工多為印尼籍人士。不同的是,禤美恩服務的主要領域在北部地區的社福移工,而李正新長期關注的則是北台灣地區的外籍漁工。即使性別殊異,產業性質、生活領域如此不同,但兩人所目睹到的移工困境卻極為相似;或者說,這正是所有異鄉人在外工作時都會流下的辛酸血淚。

「漁工面臨的困境,不外乎這五個:溝通問題、文化差異、勞資糾紛、就醫困難、思鄉情緒。」李正新有條有理地細數:「其中溝通能力不足,可能是最核心的問題。學習中文,只是讓他們擁有『工具』,卻不知道如何使用,真正的解方應該是讓他們有能力說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如此,當勞資雙方發生歧異時,他們才能反應;也可以透過真正的溝通,讓台灣雇主理解他們在意的文化禁忌及當下的認知,為彼此保持尊重的友善距離;更別說就醫時,若能適當地表達症狀,醫生更可對症下藥。」

更多內容,請瀏覽停泊棧官網:

https://charity.wanhai.com/do/usr/Init?method=textPage&ariticle_id=ARITICLE20211112162259745&objId=

 

停泊棧2011/11 感謝異鄉人 愛鄰協會與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友善移工橋梁